作者:HENGSHI
时间:2025-04-01
标签:
衡石科技
ChatBI
ChatBI解决方案
一、工业现场的"数据窒息"困境
在某汽车零部件工厂的故障处理日志中,工程师们这样描述他们的日常:
"每次设备停机,需要在MES、SCADA、ERP三个系统间切换6-8次"
行业调研数据:
制造业设备维修中,63%的决策延迟源于数据获取成本过高
这正是衡石科技切入工业ChatBI的核心场景——让数据在OT(运营技术)与IT的交界处流动起来。
1. 设备维修场景:MES系统的"语音副驾驶"
典型交互流程:
工程师在MES界面选中"A生产线CNC-003设备"
语音提问:"最近3次报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?"

技术实现:
某轴承厂商案例:平均故障修复时间(MTTR)从4.7小时降至1.2小时。
2. AR眼镜+ChatBI:现场诊断的"增强现实"
衡石与某重工集团合作的AR解决方案:
视觉触发:工程师注视设备铭牌时自动加载维修手册
语音交互:

硬件适配:
3. 工控机嵌入式分析:SCADA系统的"智能弹窗"
在DCS控制界面中:
某化工厂实测:非计划停机减少37%,年节省损失超800万元。
三、工业场景的特殊挑战与衡石方案
1. 行业术语的"方言翻译"问题
同一术语在不同车间的含义差异:

衡石的解决方案:
2. 数据安全的"零信任"设计
边缘计算架构:敏感工艺数据不出车间
权限颗粒度:精确到"某设备某参数"的访问控制
审计追踪:所有AI问答记录可关联到具体操作员
某军工企业验收报告:满足《GB/T 22239-2019》三级等保要求。
四、为什么工业ChatBI必须"看得见设备"?
衡石科技工业事业部负责人指出:"工业AI的价值密度与物理世界的锚点数成正比"。
对比实验数据:

某光伏企业案例:
五、给制造企业的落地指南
1. 实施路径

2. 效果评估维度
OT指标:MTTR、OEE提升值
IT指标:数据请求工单减少量
人效指标:工程师培训周期缩短率
某电子代工厂成果:
新员工独立排障能力培养从6个月→2个月
每月减少数据导出操作1700+次
结语:从"人适应系统"到"系统理解现场"
衡石科技在工业场景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:最有效的ChatBI不是对话界面,而是融入设备呼吸节奏的感知系统。当AI能够理解"主轴温度"背后的物理意义,当AR眼镜成为车间的第二双眼睛,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才真正触及核心——让数据智能像电流一样,无声却精准地流向每个需要它的角落。
